伊莉討論區

標題: [中美暫停貿易戰短期負面風險下降 但分歧仍存將長期博弈] [路透社] [2018-05-21] [打印本頁]

作者: a-silver    時間: 2018-5-21 07:30 PM     標題: [中美暫停貿易戰短期負面風險下降 但分歧仍存將長期博弈] [路透社] [2018-05-21]


路透北京5月21日 - 針對中美兩國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的聯合聲明,分析師解讀稱,中國增加進口滿足內需是一個接近於最優的結果,和中國既定的擴大開放目標並行不悖,而且雙方達成”暫停”貿易戰的共識,意味著短期負面風險下降,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將得到改善,有助於緩解貿易商的情緒,提升貿易活躍度。

但中美經貿爭端是否就此結束?分析師認為不宜過度樂觀,聯合聲明並沒有明確中美貿易差額壓縮的目標和時間表,也沒有提及中興通訊事件是否有新進展;預計未來中國會降低對美順差,但短期內降幅很難達到2,000億美元,除農產品和能源外,中國也將增加對美國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進口。

鑒於許多細節尚未敲定,還需密切關注雙方後續談判的進展。分析人士指出,中美兩國經貿爭端背後蘊藏著許多結構性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兩國儲蓄、消費和投資的行為差異才是導致貿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想要消除這些因素,必須依靠各自國家的結構性改革和雙方共同地、持續地努力。

美國當地時間週六下午,中美兩國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聲明稱,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增加農產品和能源的進口。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週六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征關稅。美國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周日則表示,在美國與中國同意擱置關稅威脅,同時致力於更廣泛的貿易協定後,兩國”暫停”貿易戰。

以下為分析師對中美聯合聲明的點評:

—中信證券分析師 秦培景、楊靈修:

預計4月3日、4日美中雙方發佈的建議徵稅清單落地可能性極小,聲明並沒有明確中美貿易差額壓縮的目標和截至日期,這已是中國在磋商中能爭取到的很好的結果。雖然雙方就貿易問題達成了許多共識,但就出現轉機的”中興事件”進展以及美國對華為的調查等問題,在聯合聲明以及劉鶴副總理的事後採訪中均未提及。我們認為,本次談判,雙方在科技領域仍存在較大分歧,未來中美雙方在科技領域會是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

在聯合聲明中,中方表示將”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然而,單對能源和農產品增加進口,並無法有效縮減美對華貿易逆差。同時,雙方貿易也並非強買強賣,我們認為未來中美進出口互補性較強的汽車、民用飛機以及積體電路等商品均會成為中國增大進口的看點。替代效應下,中國可能會降低這些產品從其它國家的進口。

由於中國是沙特市場份額的重要決定因素,如果中美貿易關係好轉,中國增加從美國的原油進口,會大幅抬升沙特的減產成本(即喪失更多市場份額)。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很可能迫使OPEC提前結束減產協定,油價高位的狀態很難持續。從本次中美聯合聲明來看,後者發生的概率明顯更高。

—光大證券宏觀 張文朗團隊:

根據聲明的表述,中國還將大量增加農產品和能源的進口,這意味著進口的步伐和力度將高於之前的預期;增加美國農產品有利於中國下游養殖業,但某些農產品可能因競爭加劇而短期受到影響。

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同意為上述領域達成共識創造有利條件。這表明在農業和能源以外,中國還可能在其他方面擴大從美國的進口,但目前尚未形成共識;從美國的比較優勢來看,除了農產品和能源,美國在飛機、半導體、化工、汽車、醫藥等商品領域、以及旅遊、金融、特許專利權等服務領域具有出口優勢,未來中國或將在這些方面增加自美國的進口。

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這一點比較符合市場預期,雙方在投資方面的討論值得關注,若能達成進一步的共識,也將減小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所面臨的風險。如果雙方高層能保持溝通,通過協商解決貿易爭端,則徵收關稅的概率將會下降,對兩國的出口型企業都將是利好。

中美經貿爭端是否就此結束?不宜過度樂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兩國經貿爭端背後蘊藏著許多結構性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其實,儲蓄和消費的行為才是導致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想要消除這些因素,必須依靠各自國家的結構性改革和雙方共同地、持續地努力。

年初以來,中國明顯加快了開放的步伐,在擴大進口、降低關稅、放寬准入、吸引人才、鼓勵創新方面的政策加速落地。這些政策選擇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從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邁進的必然要求;人口紅利消失、金融週期轉向,未來經濟增長的動能將來自於以新經濟為代表的創新和科技,這些正是機會所在。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觀組:

中美達成貿易共識,短期負面風險下降。從宏觀層面看,中美貿易摩擦有望緩和,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將得到改善。聯合聲明中只提出中國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並未給出具體數額目標,預計未來中國會降低對美順差,但短期內降幅很難達到2,000億美元。

中美農產品和能源貿易合作仍有很大空間。除農產品和能源外,中國也將增加對美國其他商品和服務進口。中美達成共識將減少雙邊貿易和投資的不確定性,市場對此前301調查中重點涉及的航空航太、資訊及通信技術、機械等領域的悲觀預期有望得到改善。中國加強對智慧財產權保護有利於吸引外資並促進國內創新,提高中國自身經濟競爭力。

雙邊貿易順逆差減小並不意味著兩國對外貿易總差額下降,如果中美兩國儲蓄率和投資率沒有大幅調整,降低雙邊貿易不平衡未必改變兩國對外貿易總差額。考慮上述宏觀平衡因素,中國如果在短期內大幅增加對美國進口,可能需要以降低對其他地區進口為代價。但是動態看,中國進口總額仍在快速增長,年初以來進口同比增速接近20%,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並積極增加進口,未來幾年仍有可能實現10%的進口增速,進口額每年將增加2,000億美元以上。

從長遠看,中美貿易摩擦可能仍未結束。近一段時期中美貿易摩擦較為頻繁,其背後更深層次的經濟原因包括:中國相對於美國經濟地位的快速追趕,全球經濟增長趨勢放緩,以及不少國家收入分配和財富不平等的惡化。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相對於美國不斷增長,貿易摩擦仍有可能再次抬頭,但此次雙方經貿磋商取得共識對中美乃至於全球經濟都是積極因素。

具體來看,對航運行業來說,中美貿易戰停火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預計中美聯合聲明將有助於緩解貿易商的情緒,提升貿易活躍度,同時不確定性因素的衝擊減弱,也有望提升資本市場對於航運和港口股票的風險偏好。聯合聲明強調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將利好航運需求和港口輸送量增長,但具體事項仍將等待美方”赴華討論”,也並未給出具體數位或目標。

—恒大研究院 任澤平、羅志恒:

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征關稅,避免了最壞情形的發生。最大進展是緩解中美貿易失衡: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美方在貿易上的大部分訴求得到不同程度滿足,有利於滿足中國人民消費需求和削減美國貿易赤字,努力尋求共贏。中國擴大農產品和能源進口,有助於緩解資源環境緊張,降低國內農產品和能源價格成本,提升人民福利。如果中國進口範圍能夠擴大到美國限制的醫療、高科技產品等領域,將有助於中國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

最大原則是守住了底線:中國製造2025,不拿核心利益做交換,堅決抵制遏制美國的霸權行為,為中國製造業升級贏得外部環境和時間視窗。最大的問題是,中國單方面作出努力就能解決美國貿易赤字嗎?雖然中美貿易談判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一些深層次問題並未解決:美國過度消費、美元霸權、美國限制對華高科技出口。

中美貿易摩擦暫時緩和,為中國贏得了戰略機遇期的時間視窗: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爭取一個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更長的時間視窗,集中精力推動中國結構轉型、防化風險、改革開放、精准扶貧等事業;另一方面,如果處理不好導致外部環境惡化,衝擊國內經濟,國內貨幣財政政策面臨重新被動轉向放鬆的壓力,日本80年代末的殷鑒不遠。

—瑞銀證券宏觀團隊:

經貿磋商妥協大致符合預期,但細節尚未公佈,預計今年中美最終會通過談判達成協議,避免發生全面的貿易戰。雖然細節尚未公佈,但僅靠中國增加自美農產品和能源產品進口遠不足以將中美貿易順差減少2,000億美元。隨著美國落實財政刺激方案,美國整體貿易赤字是否能夠大幅降低也存在較大疑問。此外,中國將進口來源地從其他國家或地區轉移至美國,這將對全球貿易和多邊貿易關係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也尚不清晰。

中美聯合聲明意味著中美雙邊貿易關係取得積極進展,爆發大規模貿易戰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不過,還有許多細節尚未敲定,且中美經貿關係的一些核心分歧也依然存在,包括中國的產業政策和”中國製造2025”規劃等。短期而言,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取決於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變動;長期而言,中美貿易協定的推進可能會加快中國經常帳戶順差下降的速度(不過一季度的經常帳戶逆差應該只是暫時性的),並一定程度上加劇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此外,雖然最近美國對中興的制裁是因為其違反了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制裁協定、名義上與中美貿易摩擦無關,不過這也加劇了市場對貿易摩擦影響全球科技產業鏈的擔憂。以上不確定性都會影響未來的中國以及相關經濟體的貿易和投資模式。

—國泰君安證券 宏觀團隊:

此次談判是使得在貿易戰這個問題上,一方退讓、一方前進的”納什均衡”局面更加清楚;超預期之處在於對於”實質性”減少美方貿易逆差達成的”規模(大)與速度(快)”。

聲明中提出”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品質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需注意的是,沒有明確規模,但具體的貿易逆差減少規模可能已經明確,我們需要推演”大量規模”後續帶來的影響。

“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表明雙方在這點上並沒有非常確定性的成果。產業的競爭是在位國和新興國遏制和反遏制爭奪的主要戰場。這也預示兩點:在中國製造業2025等領域的關稅、敏感領域投資等問題上雙方仍將有摩擦;中國加大對相關產業的扶持與發展仍是方向。

“中美貿易戰”一定程度上是中美關係的信號與表徵。中美關係進入新階段的判斷,不會因為此次”和解”而改變,能否跨過”修昔底德陷阱”是未來外交的核心主線之一;中美關係新週期下”外交”、”內政”的平衡更需要藝術,此次更需關注背後的戰略考量。政策之變延展經濟韌性,年內經濟不僅能橫住,關注”後翹尾”可能。

—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郭磊:

中美經貿磋商聯合聲明發佈相當於第三只靴子落地,就短期看,中國增加進口滿足內需是一個接近於最優的結果。聯合聲明意味著就短期來看,貿易摩擦有實質性的緩和;對於此次貿易摩擦來說,擴大進口是一個短期接近於最優的結果。

如果最終結果是雙方對於出口互加懲罰性關稅,一則會直接影響出口產業鏈,並通過出口產業鏈傳遞到國內經濟;二則雙邊出口的縮減會進一步帶來全球貿易環境的收縮以及全球經濟的風險,最終會進一步作用於外需。從經濟學角度,這一負向過程肯定是存在”乘數-加速數”效應的,不排除會引發全球經濟的系統性風險。

擴大進口對短期GDP和國內部分產業有一定負面影響;但一則進口直接轉化為外部經濟的需求,最終還是有利於中國經濟增長外部環境的穩定;二則進口品會存在結構上的”鯰魚效應”,推動承壓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對消費者也會有福利效應;三則擴大進口也有助於改善中國經常帳戶的長期失衡所帶來的副作用。(完)

作者: bibbylai    時間: 2018-5-22 08:28 AM

這因該是好事吧 二大國都直接明說也比較清楚呀 貿易就是經濟 誰也不想經濟不好呀
作者: pushups    時間: 2018-5-26 12:08 PM

兩大皆無完勝對方的情況下,一定是和局.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w13.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